服务热线
15979355515
婺源徽剧《水淹七军》吹腔版:自幼儿生来性情刚,赤胆忠心扶汉王。我也曾会过多少英雄将……
婺源石城是一座山的名称,因这里的山势陡峭犹如城堡,便有了“石城”的美称。也被誉为“中国最适合拍枫叶的地方”。
婺源,地处江西东北,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婺源徽剧是这里标志性的声音名片。您现在听到的这段婺源徽剧的经典唱词,就是当年名震天下的徽班进京献唱的剧目——《水淹七军》。明明地处江西,为什么婺源却流行徽剧?徽剧代表性传承人程来进说,这其中颇有一番历史和文化的渊源。
程来进:婺源古属徽州。徽俗最有一个特点就是搭台看戏。我们婺源,这种民俗习惯在民间流传。那么明嘉靖万历年风靡全国的徽词徽调徽州腔就发生在徽州。
婺源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篁岭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
历史上,婺源一直是古徽州的一部分,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军事上的原因才划归江西,因此这里至今都保留了个性鲜明的徽州特色,比如白墙黛瓦的民居,比如多姿多彩的徽剧。程来进说,无论归属江西亦或是安徽,绵长悠远的婺源徽剧唱腔都是深入婺源人血脉的乡音。
婺源月亮湾自然保护区依山傍水,水面平静如镜。远远近近高低错落的徽派民居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程来进:当时的徽州官话就是所谓的有特点,那么流入到戏里面,我大概呢就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戏里面念这个徽州的官话,赵钱孙李,这是标准的普通话,它运用在戏里面,他就讲徽州的官话,“赵钱孙李,是篇篇文章做到底,之乎者也,是者也之乎,之乎者也乎,是者也之乎也(用徽州官话说的)”。上了舞台嘛就是生活,上了舞台高于生活。
婺源段莘三眼桥,建于嘉庆十三年,已有213年历史,这里曾是婺源最大的村——段莘村。
作为徽州文化的代表,婺源自古便文风极盛,有“东南邹鲁”之称。“读可荣身,耕可富家”的祖训使得婺源人才辈出,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华铁路之父詹天佑都出自婺源。隶属于徽州方言的婺源话也表现得古朴而儒雅,婺源人甚至会在日常会话中用上古汉语中的“之乎者也”。平日寒暄中,婺源人会说:“吃之”、“去(ké)之”。
婺源集市:
哎!这个煎辣椒好吃不过啊。
哎!这里有黄连糕,每日一锅,每天全部卖光。
婺源早点摊:汽糕怎么卖?
6块一份,你要多少?两份,加辣椒。
婺源傩舞,源于唐代,盛行于明初。婺源鬼舞傩班全盛时,遍及全县,有“三十六傩班、七十二狮班”之誉。(图片源自网络)
自从唐代在婺源设县,此后千百年间,婺源的世事变迁都与历史洪流息息相关。什么最能代表婺源?这里有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错落层叠的梯田,这里有闻名于世的歙砚,更有流传千年的傩舞。这一切,无不散发着独特的徽州风韵。
江岭,位于婺源县东北部。这里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呈梯田状,从山顶铺散到山谷下。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汪晓万副教授:婺源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徽州文化又是集理学、宗法、儒贾于一体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典型缩影。今天的婺源,虽然划归江西有70多年了,但仍然保留了古徽州文化一些特征,比如婺源的建筑、民风、民俗、徽剧、饮食习惯,再比如歙砚、婺源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等。
宋代建造的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取名自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就是如此神奇,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却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婺源,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是历史变迁的亲历者,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者。而对于热爱家乡的婺源人来说,最地道的婺源声音就穿插在滋味绵长的婺源徽剧里,更散落在无处不在的人间烟火中。
婺源小曲《十二月花名歌》:正月山茶满盆开,二月迎春初开放。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
来源:中国之声 图片:詹东华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