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15979355515
转眼之间 立夏已过
因为疫情
我们错过了婺源的春天
幸运的是所有人同心抗“疫”
终会云开“疫”散
错过了漫山遍野的油菜花
但夏天的婺源
翠绿盎然,诗意飘摇
也是人间最美仙境
让我们一起来“云”赏婺源吧~
梯田艺术——江岭
五月的江岭褪去了金黄的外衣,换上一袭碧绿的长袍,摇身一变为“水墨姑娘”,似镶嵌在天边云顶的农耕锦绣,那一片片的跌宕起伏,是淡墨水彩的风味。
月亮湾
此时婺源的山、婺源的水、婺源的雨都是淡淡的,犹如宣纸上晕开的水墨。婺源月亮湾凝集了江南水乡的灵动柔美,青绿山水间勾勒出江南的悠悠慢时光。
烟柳画桥、雨丝风片、扁舟流埠、粉墙黛瓦……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水墨江南,这浓浓淡淡的墨色、深深浅浅的青绿、明明暗暗的虚实让人陶醉不已。
鲜花小镇——篁岭
立夏之后,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夏天的篁岭就那么静默着,抚慰着游客的每一点怀思。从天街到花街,溢出的绿色,满眼的鲜花,在初夏的阳光中格外醒目,这座挂在山崖上的600年古村,就摇身变成了鲜花小镇。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小桥流水映着李坑青翠山峦的氤氲,石板桥两岸的民居画檐连着画檐,烟雨迷蒙中,那些粉墙黛瓦,马头墙上,仿佛诉说着那些千年的故事,前尘往事穿越历史的烟云,在烟雨迷离中款款而来。
森林氧吧——卧龙谷
只此青绿是初夏的呢喃,是山河的浪漫,是金庸先生笔下卧龙谷给我们的一份眷恋。
商埠遗风——汪口
汪口的一弯河水比天空还要明净,乘着竹筏顺江而下,和着潺潺溪流聆听夏天的脚步。这一刻两岸青绿山河成了永恒。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千年古镇——江湾
初夏的江湾古镇温润清新,趁着春风和煦,漫步在蜿蜒的青石板路上,街边古色古香的店铺林立,古朴精致的徽派门楼,厚重文雅,一步一景,让人沉醉其中,这便是千年古镇江湾独特的精致和韵味。
青绿两色将此时的江湾拥入怀抱,它们给千年烟火的江湾古镇带来了生命的萌发和成长,后龙山的郁郁葱葱给人带来勃勃生机。
水墨上河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首描写婺源乡村景致的古诗,就是水墨上河的最好写照。走进水墨上河,就像走进古老徽州的大观园。
登上文峰塔顶,远山如黛、清幽淡雅,砚湖潋滟、亭桥清影,云雾、斜阳、炊烟,青竹、翠柏、红枫,粉墙、黛瓦、飞檐,于云卷云舒间,宛如一幅洗尽铅华淡墨写意的唯美画卷。
梦里老家·演艺小镇
初夏的习习凉风吹过山河,徐徐展出一幅婺源千里江山图。水墨江南,只此青绿,梦里老家的徐徐万象,也悄然流淌在此“青绿”间。
白日里的梦里老家,山色青青,碧水潋滟;入夜后的演绎小镇,一袭青绿舞芳华,两袖翩跹灿若霞。在婺源梦里老家,秀出青绿江山的本色,舞出最美乡村花月夜。
疫情终将结束,美好如约而至,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
你好,我是婺源,期待与你“疫”后相见,相约一“夏”。
综合采编:方华彬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
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和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市外来(返)婺人员健康管理,进一步保障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所有来(返)婺人员,应至少提前1天通过扫上饶“报备码”或登录赣通码“入赣(返乡)报备”平台进行自主报备,未提前进行报备的人员,必须在交通道口、“两站一场”等第一落地点进行现场扫码报备。
2.所有省外及省内有本土疫情发生所在县(市、区)来(返)婺人员抵婺时请配合接受“落地检”,抵婺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并自觉完成“3天2检”,即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含落地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核酸结果未出前,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对抵婺后24小时内仍未按要求进行“落地检”的人员实行赋黄码提醒。
4.对近7天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婺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管理措施,期间赋红码管理、不得外出。居家隔离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同住同隔离,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按照“填平补齐”原则落实“7天集中隔离”管理措施。
5.入(过)境货车司乘人员及货物接受单位(发货单位)必须提前报备,主动对接。未报备者须在交通道口现场进行入婺登记,货车司乘人员应主动配合防疫检查点工作人员查验、采样、闭环引导等措施。
6.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需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7.请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履行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责任,进入各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防护,自觉配合完成扫码查验工作,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一米线、公筷制等良好卫生习惯。
8.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疑似症状,请第一时间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近期旅居史及接触史。
9.对未及时报备、故意瞒报、谎报,以及逃避或不配合落实我市防控措施导致出现疫情传播扩散等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冬寒虽至,情暖愈浓。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既是我们与新冠病毒斗智斗勇的最大底气,更是我们赶走冷寂、逾越寒冬的最大底气。冬寒有尽,春日可期,这场战“疫”让我们携手并进。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与本通告不一致的规定,以本通告为准。以上防控措施将根据疫情变化和防控需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婺源县疫情防控指挥部 2022年11月19日 来(返)饶人员报备二维码
婺源县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联系电话
婺源县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51890清华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42009
段莘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52512
大鄣山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46196
思口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35001
赋春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92001
沱川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43536
太白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02001
蚺城街道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43500
中云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12001
浙源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43667
镇头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402201
秋口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62008
紫阳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5261301
珍珠山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82201
溪头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58001
江湾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293258
许村镇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0793-7372001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
央广网婺源5月20日消息(记者 王一凡)五月的清晨,天刚放晴,趁着难得的暖意,齐土金穿着长长的下水裤赶着出门了,领着几名脱贫户在田垄上翻耕,为新一年的春播做准备。
齐土金是江西省婺源县许村镇仁洪村的普通农民。过去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常年需要照顾,家里5口人的生活全靠他一人。
齐土金在田垄上翻耕
2014年,国家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一心想要缓解家庭窘困的齐土金,命运迎来了转折。驻村工作队的扶贫干部在得知齐土金的情况后,深入分析其致贫原因并及时为他送去了扶持政策,鼓励他通过种粮致富。
勤劳肯干的齐土金用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万元,种植20余亩水稻,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
齐土金
尝到种田甜头的齐土金有了新的打算。他每年增加流转农田面积,购置农用三轮车、耕田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化设备,在扶贫干部的帮扶指导下,齐土金成功走上了规模种植的道路。到2019年,齐土金种植100多亩水稻,产粮近20万斤,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还建起了新房。
“一人富不算富,人人富才算富”,他决心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帮助更多的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为乡亲们免费提供水稻水肥管理、病虫防治技术,安排脱贫户务工,他带动徐德福等6户脱贫户每年增收1.5万元。2021年6月,齐土金光荣评上了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人勤春来早,土地能生金。齐土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还要扩大种植面积,向国家交售更多的粮食,还要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教给更多的农民,让他们和自己一样通过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一个小山村,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先后举办了气排球赛、青少年乒乓球赛、山地自行车赛、棋类赛等多项省、市、县级群众性比赛,进村客流上百万人次。不但带旺了当地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游,而且让当地农产品大卖。这个村就是婺源县珍珠山乡黄砂村。该村的变化,成为婺源县近年来推动体育事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门球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婺源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和地形地貌优势,促进体育事业与旅游、健康、养生、研学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带动全县增收达3亿元,相当于为当地百姓人均派送1000元红包。
多次主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
近年来,婺源研究制定出台《婺源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婺源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政策规划文件,同时成立婺源县社会体育产业发展中心,负责全县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工作。
如今,在体育事业的发展带动下,婺源接待体育参赛选手及其亲友团的人数,从2018年的200万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00万人次,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由2018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5亿元。体育事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婺源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和加大投入等方式,建设古驿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骑行绿道等体育设施及其他各类体育运动健身场所200多处。特别是婺源体育中心,建设标准达到国家体育场馆乙级,可承办省、市级综合运动会和国家级、国际级单项体育赛事。
近年来,婺源成功举办或承办了各类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等国际大型赛事,促进了交通、旅游、餐饮食宿等行业发展,补齐了淡季旅游短板,降低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如今,婺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平方米,初步建成了城区“15分钟全民健身圈”,乡村全民健身体育工程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成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40个
值得一提的是,婺源县珍珠山乡自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以来,先后整合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对特色小镇的各项体育项目进行全面改善提升。在体育旅游的带动下,珍珠山乡仅2021年民宿分红就达120万元,最高一户一次就分得1.8万元。
截至目前,婺源成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40个,其中体育协会25个,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辅导员375人,发展一、二级裁判员360人。
自2017年以来,婺源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0余项,全县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16.2万人,占总人口的43.8%。同时注重体育苗子选拔培养,提高全县竞技体育水平,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青少年业余训练精品县”。(吕富来 记者 徐黎明)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本报记者徐芸
当文化遇到旅游,会释放出怎样的炽热?
2019年,上饶市文化局与旅游局合并成立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这意味着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真正走到了一起,也意味着对旅游这个以往只是游山玩水的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需要文化的加持,有文化底蕴和内涵的旅游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广的传播力。文化让旅游行稳致远,旅游给文化以广阔的承载空间。
一直以来,婺源县新编大型婺源徽剧《朱子还乡》继在南昌正式登台亮相后,在当地乡村大舞台频频上演。该剧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回婺源家乡省亲,兴办社仓、捐书讲学、和邻睦亲的故事。不仅如此,婺源县结合朱子文化,建成了文公庙、朱子学数据库,开发了“朱子研学”旅游产品,使朱子文化成为婺源旅游新名片。
我市结合秀美乡村建设,深挖当地乡村古色、红色、绿色文化内涵和特质,打造了1000余个特色文化村,创建了4个5A级、19个4A级、226个3A级共计249个江西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其中:我市在江西省著名赣剧演员潘凤霞的故乡玉山县必姆镇彭家村,打造了中国赣剧第一村;广信区皂头镇三联村打造了3D壁画村;弋阳县旭光乡江廖肖村打造的国际文学村,设立了王蒙、梁晓声、梁衡等著名作家工作室;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是方志敏同志的故乡,该村突出红色主题、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了方志敏读书园、方志敏文学院、方志敏足迹园等红色场馆,打造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这些文化元素在旅游景点的植入,使其迅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而这些上饶文化,实质是饶信文化,有“稻作文化”、“道教文化”、“书院文化”、“理学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铜文化”、“茶文化”、“纸文化”等。近年来,我市深挖饶信文化内涵,用文化滋养旅游,让旅游变得更加有魅力。
规划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龙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印发了《关于推进信江文化经济带建设的意见》《上饶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全面提升上饶市旅游服务品质实施意见》等,明确了“一带、一路、五区”总体布局,推动山、江、湖联动发展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带”即建设信江文化经济带;“一路”即推出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鄱阳湖精品观鸟休闲线路、万里茶道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线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线路和婺源乡村度假旅游线路;“五区”即打造建设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三清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德兴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出了制度保障。
市场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体。我市始终坚持市场办文旅,引进华熙集团、棕榈集团、中青旅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上饶,打造了一批文旅融合大项目、好项目、强项目。这些知名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有效激活了上饶文化旅游的“一池春水”,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总投资15亿元建设葛仙山景区,通过推出梦幻水幕电影、夜景灯光秀、仙村风物集市等夜游产品,举办“寻仙记”系列活动、国潮汉服节、梦幻仙灯会等主题活动,吸引诸多游客;婺源梦里老家景区以“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购+夜宿”模式,带火婺源夜经济,成为婺源夜游必到点;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大的品牌价值,先后打造养生文化产业、研学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济,将三清山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望仙谷景区作为新晋的国家4A级景区,逐渐形成了四大产品特色:赣东北建筑特色、乡村生活特色、本地文化特色、峡谷旅游特色,成为上饶市乃至江西省的一张网红旅游名片;时光PARK是广信区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重点项目,主要由“文创”“家庭亲子”“餐饮”“娱乐体验”四大板块组成,实行“24小时不打烊”全体验消费,致力于打造成为上饶会客厅……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把一个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景点、乡村,成功打造成红红火火的网红打卡点。推动了弋阳腔、婺源徽剧、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鄱阳渔歌、婺源茶艺等40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基本实现了全市37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个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在景区设立作坊、场馆等形式,现场制作、生产、表演、销售传统手工艺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婺源甲路伞厂,将厂建成文化旅游研学基地,接待各地游客体验传统工艺,多时一天接待几百人,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给企业带来收益。2019年,“江西婺源:非遗让中国最美乡村更有‘味道’”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
在推动文旅融合的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农业、文化旅游+工业、文化旅游+体育等,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德兴依托矿山遗址、矿冶文化,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业模式,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科普研学游、休闲度假游等产品,每年吸引游客约150万人次。
如今,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上饶已逐渐成为人人向往、为之倾心的诗和远方,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驻足停留。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
不知不觉五月已经进入中旬清风和煦,花草繁茂五月的婺源景色正美
水墨江南/只此青绿
大美婺源
灵动的水韵美景
别是一番意境
请先跟着小编的镜头
感受秀美景色
足不出户“云游”一下吧~
云游·卧龙谷
七彩交织,美不胜收
只此青绿是初夏的语言,是山河的浪漫,是金庸先生笔下卧龙谷给我们的一份眷恋。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卧龙谷群山环抱,山峰林立,雄险奇秀汇聚,峡谷幽深,危崖峭壁,青绿是峡谷的主色调,与百米落差的白龙瀑布相映成辉。
雨后的婺源增加了另一道亮丽的风景。飘缈的烟雨点缀着青山与村落,形成独特的烟雨蒙蒙的唯美山水画。
卧龙谷森林覆盖率高达90.7%,气候凉爽湿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一场大雨为卧龙谷的瀑布群注入生机,峡谷内成群的瀑布飞龙吐玉。瀑布是卧龙谷景区的一绝,各种岩体层峦叠嶂,加之水资源丰富,形成银河飞落、百瀑争流的壮观场面。谷内有水帘瀑、白龙瀑、青龙瀑、大龙瀑等场面宏大的瀑布,其中大龙瀑尤为壮观。
交辉相应,韵味十足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大龙瀑”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从主峰汇集灵泉,沿山道奔泻而下,水流经“里锅”“外锅”连续旋转后,从“锅口”喷泻而出,好似一条巨龙凌空而起,震天憾地,天然落差240米,堪称“华夏第一高瀑”。
走进卧龙谷,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山上植物种类有一千多种,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景区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10万个单位。卧龙谷因其“树在石上生,石在水中长,瀑在岩上飞,泉在山间唱” 被游客称为“江南第一谜谷”,峡谷仅长3.5公里,天然落差竟达到730米。
倾泻而下,璀璨夺目
人醉景中,景在心中
让我们共同期待,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摘掉口罩自由呼吸,就可以两三好友把酒言笑,就可以带着家人和孩子尽情欣赏森林水世界卧龙谷的秀美景色啦!
来源:婺源风景区
编辑:万俊奇
责编:胡丽花
终审:李华龙